
鶯鶯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古塔。平麵為方形,密簷式結構,內部則為空筒式。與之類似的還有著名的西安大雁塔、小雁塔。然而,因為時代久遠,又曆經磨難,能保存到現在的唐代古塔,已經寥寥無幾。在鶯鶯塔,有人聽見了一陣陣人的哭泣聲,但找遍每個角落,都沒有發現任何人。這種不知來源的聲響,為這裏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,經過一番調查,竟發現塔中發出的奇異聲響不隻有哭泣聲,還有唱戲聲、蛙鳴聲。而且這些聲音都來源不明,史書上也找不到任何線索。鶯鶯塔這座千年古塔,突然發出如此來路不明的聲音,究竟應該通過怎樣的科學途徑來解決呢?
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,曾是武則天時期的香火盛地,更因一出《西廂記》家喻戶曉。
在那裏,有一座鶯鶯塔。有人說站在塔底下,能聽見蛤蟆的叫聲,也有人說能聽見有人哭泣的聲音。其實,不僅僅是人哭,蛤蟆叫,還有人聽到過很清晰的唱戲聲音。這座神秘的古塔為何頻頻發出怪聲?這些怪聲之間,又有著怎樣的聯係?這其中究竟有什麽奧妙?
怪聲一:塔中傳來哭泣聲
1986年9月,普救寺的修複工作正在進行。突然,一名工人聽見了一陣陣奇怪的聲音。這聲音斷斷續續,從寺內的古塔中傳出。仔細聽來,似乎是人的哭泣聲。普救寺修複期間,外人嚴禁進入。有誰會闖入這座古塔?又為何如此悲傷不絕地哭泣呢?
俗話說,地下文物看陝西,地上文物看山西。到了山西之後,可以看的地上文物太多了。但普救寺一定要去,因為它能夠勾連起人們對於曆史上一對才子佳人深切的感念,那就是著名的《西廂記》裏提到的張生和崔鶯鶯。據說當時崔鶯鶯看著張生進京趕考,就是站在這座塔上哭的,哭得很淒慘。淒慘到甚麽程度?以致於後人說,1000多年之後,我們在塔底下,依然能聽見崔鶯鶯那撕心裂肺的哭聲。
仝毅是原普救寺旅遊文物管理所的所長,與普救寺相伴了30多年,一直致力於研究普救寺的曆史和文化。對於當地群眾認為的哭聲來自《西廂記》的女主人公崔鶯鶯,他認為那隻是人們善意的附會罷了。
怪聲二:塔中響起了唱戲聲
在與仝毅的交談中,筆者發現,他對古塔中的哭聲不但沒有半分驚疑可言,而且不以為然。後來得知,他曾親曆的一幕,遠比我們已知的更加撲朔迷離。仝毅說:“1987年,我們在修複的過程中,晚上沒事,大家就坐在塔底下聊天,突然聽見塔裏麵怎麽唱起戲來了,而且非常清晰,演員的唱腔、道白,都很清楚,大家都說很奇怪啊!”
身邊的佛塔,居然傳來陣陣唱戲聲。工人們都很納悶,想找出究竟是誰在塔裏唱戲。可這神秘人卻似乎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。走進塔中,塔中空無一人,走出塔來,唱戲聲卻又從塔裏傳了出來。一陣陣的敲鑼打鼓聲,幾乎在寺裏每個角落都能聽見。可找遍了佛塔的裏裏外外,始終沒有發現任何人。
怪聲三:塔中曾經蛙聲一片
為了探尋古塔中的這種神秘聲音,仝毅查找了關於鶯鶯塔發聲的最早曆史記載。終於,在清朝的《蒲州府誌》和《永濟縣誌》中,仝毅發現了兩段相同的記載:“有聲若吠蛤,蓋空穀應音類矣”。意思是說這裏的聲音就像是金蟾的叫聲在山穀之中回蕩。傳說中,金蟾並不是普通的蟾蜍,它隻有三隻腳,能吐錢,被人們當作旺財的瑞獸。但這隻是人們美好的期望,並非現實。可是這蛙聲又是從哪裏來的呢?普救寺離黃河大約有6000米遠,氣候濕潤,十分適合蛙類的生存,可蛙類隻有在春夏繁殖的季節才會成群的鳴叫。難道100年前,普救寺裏有一隻不知疲倦的巨蛙?
怪聲四:塔中回蕩著校園歌曲
西廂小學是附近唯一的一所學校,為了方便村裏的小朋友上學,3年前才剛從山上搬下來。這時正是中午,學校的喇叭裏播放著歌曲,學生們都在食堂排隊等著吃午飯。大家發現站在學校操場,可以很清楚地看見遠處的鶯鶯塔,通過目測,仝毅判斷這裏距鶯鶯塔直線距離大概有2000米遠。這樣看來,相對於鶯鶯塔來說,西廂小學的位置和當時戲台的位置很相似。如果真像仝毅說的,戲台的唱戲聲可以在塔下聽見,那麽現在喇叭播放的歌聲,鶯鶯塔下應當也可以聽見。10分鍾後,大家到達了普救寺,其實在路上大家就已經發現,當離學校500米左右的時候,喇叭裏的歌聲就已經聽不到了。難道在2500米外的鶯鶯塔下還能聽見嗎?令大家震驚的是,在走向鶯鶯塔的途中,學校揚聲器裏的歌曲聲竟漸漸清晰起來,而當大家到達鶯鶯塔下時,聽見的歌詞句句清楚。這讓大家驚喜不已,同時更覺得不可思議。這一次的發現,足以證實,仝毅所說的,塔中傳來唱戲聲,確實是真實的。
12下一頁
(责任编辑:怒江傈僳族自治州)